各学院(部):
教学档案是学校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基本材料,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证据”。为迎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保证学校评建工作有序、规范、高效地进行,各学院(部)需按要求完成教学档案的梳理与准备,现将需梳理准备的材料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课程考核材料
课程考核材料作为课程质量评价的核心资料,需规范归档。各学院(部)需对2023-2024学年、2024-2025学年共计4个学期的课程考核材料进行梳理规范。
(一)试卷类考核材料
1.试卷类考核材料归档应以课程班为单位,将每门课程的课程大纲、教学进度表、样卷(含AB卷)、试卷审查表、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课程成绩单、教师授课小结、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学生名单、学生考勤登记表、学生试卷及答题纸等依次装入试卷袋内。
2.其他能够体现学生成绩的平时作业应选留优秀作业以电子文件形式保存为主,建议课程留存的优秀作业应覆盖所有授课专业。
(二)非试卷类考核材料
1.非试卷考核类课程考核存档材料包括:课程大纲、教学进度表、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课程成绩单、教师授课小结、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学生名单、学生考勤登记表,考查成果(论文、大作业等)等。
2.考查成果若为纸质资料,应整理存档;若为音视频、PPT或电子答卷记录等非纸质资料,应以电子文件形式保存;若为实物类设计作品拍照以电子文件形式保存,优秀的作品学院应留存实物 。
(三)实验类课程/课程设计类课程/实习实训类课程考核材料
1.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直接作为学生成绩评定依据的材料,原则上应予以保留。由任课教师参照“试卷考核类材料的归档”或“非试卷考核类材料的归档”要求进行归档;非独立设课的实验及课程设计,相关考核材料及成绩明细记录等与课程考核材料一并归档。
2.对实行报告批改后返给学生的课程,应于学期末回收学生的报告。报告回收确有困难的,应留存部分优秀报告,建议留存的优秀报告应覆盖所有授课专业。
二、毕业设计(论文)材料
毕业设计(论文)是跟踪评估学生毕业要求达成的重要环节,各学院(部)需对2023届-2025届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统一规范。完整保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毕业设计(论文)终稿纸质版和电子版(含原创性声明、任务书、正文、图纸以及其他附件材料)、指导教师评语表、评阅人评议表、答辩评审表;文字复制比检测报告单、格式检测报告、外文资料翻译及指导记录等。
三、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档案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档案保存依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中地大京发〔2016〕78号)规定执行,项目立项申报书、项目中期报告书、项目结题报告书(含附件)。
四、归档要求
1.提倡将学生试卷、毕业设计(论文)、创新训练项目档案、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教学档案电子化,扫描时应注意清晰度和分辨率并做好备份和目录编撰工作。
2. 凡需存档的教学文件材料应采用原件,必须字迹工整、格式统一、内容填写完整,电子归档材料须为原件的扫描件。
3.课程归档材料要保证教学大纲、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和学生成绩表不缺失、成绩评定无误,课程授课小结总结全面、意见建议完备,不同年度的试卷分析能够体现持续改进,相关负责人签字齐全。试卷卷面上有修改的部分需任课教师签字。
4.学生出勤情况不能代表学生平时全部的学习过程表现,不能作为平时成绩、实现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唯一依据。
5.课程考核的电子化材料按学期分类保存,每个课程班一个文件夹,文件夹建议命名格式为:202x年春/夏/秋季学期+课程名+课程号+教师姓名+材料名称。
6.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评阅必须有明确的评分标准。每名学生的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均应有评阅痕迹或教师评语。
五、其他要求
1.学院应建立严格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安排专人做好存档材料清点、接收、登记工作,以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便于调阅。
2.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随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并对提供的教学资料完整性和准确性负责,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对相关资料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销毁存档的教学档案、教学资料必须严格、慎重,确需销毁的,须进行必要登记,并经所在教学单位主要领导批准。
4.各学院(部)需填写《课程考核材料清单》(附件1)电子版及纸质版,于2025年4月18日前交教务处。
5.审核评估可能调阅的其他档案材料参照附件整理(附件2),由学院自行保存,根据评估需要提供。
联系人:高京京,82323953;耿晓洁,82321037。
教务处
2025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