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动态
我校获批多个北京市本科人才培养教学项目及奖项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近日公布2022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优秀本科育人团队、优秀本科实验教学指导教师、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和教材课件等系列工作评选结果,我校多个项目获奖。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李亚林教授、信息工程学院郑新奇教授荣获第十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李亚林上传

李亚林教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21年,主讲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地质学》。结合课程特点,他将地质行业“三光荣”精神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将“地质报国”理念与“双碳目标” “两山理论”等国家资源、能源、环境战略融合,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国际前沿进展及时融入教学内容,同时将地质学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在学科研究的应用及时引入教学内容,实现了学科前沿进课程、进课堂,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地质现象、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学科前沿相结合,形成了“现象-理论-问题-应用-创新能力”5环相扣的课程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郑新奇上传

郑新奇教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35年,主讲专业核心课程《地统计学》、新生研讨课《地理空间模型应用研讨》。在教学中,他围绕“知识-理念-能力”适时进行教学内容更新,围绕“规范养成-体验过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围绕“立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进行教学手段改进,围绕“精选内容-自然渗透-入脑入心”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与时俱进推进线上教学实践探索,所负责的“理工交叉的地理信息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辐射全国8所高校,共享教学教研成果。

资源勘查工程育人团队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资源勘查工程育人团队上传

团队带头人为能源学院樊太亮教授,现有成员70名,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学科(A+)和资源勘查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了一支由院士、教学名师领衔的一流育人团队。团队共承担着地质工科求真实验班、创新实验班、拔尖人才创新班、资勘能源班、资勘新能源班、资勘固体矿产班6个方向47门通识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并承担全校35个专业18门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验、实习、课外开放实验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任务,年受众学生7500余人次。根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人才培养新特点,团队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定位,以构建实现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教学条件建设和改善为前提,以培养质量提高为核心,建设多元思政引领的一流课程群以及虚实结合、多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团队自创建以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共培养2万余名能源矿产人才,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北京市教委今年首次开展北京高校优秀本科实验教学指导教师评选,我校数理学院实验教师董爱国入选。

董爱国上传

董爱国老师在实验教学岗位工作19年,主要承担大学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任务。他积极参与实验平台与科学传播工作,指导各类学生竞赛与大创项目,探索创建了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新模式:“三人行讲堂”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自信、兴趣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和教材课件等系列工作评选结果发布,我校多个项目获奖。

自然文化的课程思政与通识素养的协同创新、“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碳储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建设与探索、面向碳中和的地下水专业课程群改革4个项目获得“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立项。其中“自然文化的课程思政与通识素养的协同创新”获得重大项目立项。

教改项目

岩体力学获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重点项目,矿床学基础、系统安全工程、土地整治学以及大学物理(1)等4门课程获批一般项目。

优质课程

《机械与电气安全》《矿石学与矿相学》《遥感地学应用》《地震勘探创新实践教程》4本教材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其中《机械与电气安全》获批重点项目。

优质教材

近年来,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基础地位,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管理方式改革,深入实施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研究与改革、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进展,促进本科教育质量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