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发〔2015〕34号
关于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
课程建设立项的通知
各学院(部):
开设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是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深化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推动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进一步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根据《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地大京发[2015]78号)要求,学校决定开展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课程建设立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程内涵
新生研讨课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研讨形式的课程,以“研究”和“讨论”为主要特色,强调师生互动。其目的旨在使新生体验一种全新的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研究性教学理念与模式。通过创造一个在合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机会,实现名师与学生的对话,架设名师与学生间沟通互动的桥梁,并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和训练,增强适应性,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专业导论课是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形式的研讨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新生尽快建立所学专业基本概念,宏观了解专业历史沿革、发展前沿、学术及社会价值,增强学习兴趣及主动性,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专业、建立专业认同感。
学科前沿课是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小班研讨形式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研究性、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使学生深化对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其探索与研究的兴趣,启发科学思维,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引领学生对未来学业及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二、课程要求
1、主讲教师
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的任课教师须由各学科领域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教授担任。学术成果突出、教学能力强的副教授也可申报。
2、教学对象
新生研讨课面向大一新生,为使学生在不同学术领域扩宽视野,一般不限定选课学生的学院和专业。
专业导论课面向大一新生,一般限定为本专业的学生。
学科前沿课主要面向大三、大四以及学有余力的大二学生开设,此类课程具备相当的专业学术深度,供相关学科专业的学生选择。
以上三类课程均为开放性选修课程,为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限定在15-30人。各门课程的具体人数和上课时间由任课教师确定。
3、课程内容
新生研讨课教学内容围绕相对稳定的专题展开,避免讲座式串讲;专题广度可涉及任何学术领域,鼓励交叉学科专题,深度介于科普和专业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应适合一年级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避免上成科普课、引论课,又不能演变成专业课,强调以问题为导向,重在启迪思维,激荡智慧。
专业导论课主要介绍本专业内涵特点、专业的发展形成、专业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的最新动态、专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专业涉及的主要学科知识和课程体系、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专业师资力量及其研究方向和专业就业前景等。通过对主要课程的介绍、专题性或综合性案例的分析讨论,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以及对本专业的兴趣和自觉学习的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科前沿课教学内容为学科的科技前沿知识,可围绕若干个相对稳定的、具备一定研究深度的专题展开,专题可涉及任何学科专业领域,鼓励跨学科专题。每个专题内容可以相对独立互不关联,也可相互构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旨在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跨专业学习。
4、教学方式
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均以研究性教学为主要方式,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授的主持和指导下,围绕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通过教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小组讨论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教学过程可根据需要安排讲授、讨论、实验、调研、报告等环节,强调案例、角色扮演、演讲、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将讲课与讨论紧密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效结合。
5、考核方式
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的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鼓励采取灵活多样的综合考核方式,原则上不采用书面闭卷考试的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小组工作表现、课外作业及实践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
6、学时与学分、
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的学时数均为16课时,学分数为1学分。学生修读学分可计入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
三、申报要求
1、组织申报
各学院(部)应高度重视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本学院(部)的课程申报工作,特别鼓励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教学名师等进行课程申报。每个专业必须建设1门专业导论课、2门以上的新生研讨课和学科前沿课。
2、开课要求
本次申报的课程须在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进行开课,并在2016年6月之前完成开课准备(包括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的制定等)。
3、申报材料
请有意申报的教师认真填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学科前沿课)立项申请表》(见附件),并将纸质材料一式5份提交学院(部)。学院(部)认真审核申报材料并签署意见,于1月15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教务处教研科324室(联系人:肖万;联系电话:82323951),同时将申报材料电子版发送至xiaowan@cugb.edu.cn。
四、其它
1、学校将在各学院(部)申报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确定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课程建设立项名单。
2、开设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是教授的一项荣誉,学校将给予1.5万元/门课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劳务支出和津贴)。
3、学校将把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的开设情况和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作为学院本科教学年度考核和学院评优的重要内容。
4、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学科前沿课均纳入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教务处和开课学院负责对三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方式包括督导听课、同行观摩、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网上评教等。经综合评定不符合课程规范、未达到教学效果要求的课程,中止其立项及相应称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教务处
2015年12月31日